昨天去邓州市四A级景区“花洲书院”,学到了一点新的知识,拿出来记(xiǎn)录(bai)一下。
大家都知道,《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范先生断然不会想到,自己的文章在近千年后,入选了初中教材,还常常被老师要求背诵,令无数学生受尽折磨。
当然,王勃写《滕王阁序》、欧阳修作《醉翁亭记》、诸葛亮奏《出师表》时,也没想过祸祸后世的学生……
哦,跑题了。
我们先来说说《岳阳楼记》的约稿方——滕子京。
滕大人本名滕宗谅,子京是他的字,籍贯河南洛阳。
庆历四年(1044年)春,因“泾州公案”,御史中丞王拱辰不断上奏参劾滕宗谅,致其被贬至岳州(即巴陵郡,今湖南岳阳)。
滕大人镇守过西域荒蛮之地,抵御过异族入侵,是一位在艰苦环境中摸爬滚打过的老干部。
如今到了岳州,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看着八百里洞庭一望无际,如有气吞山河之势,心里的阴霾一扫而空。
你们弹劾我、贬谪我是吧?我就让你们看看,什么叫“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
滕大人第一把火是重修岳阳楼。
第二把火是建岳州学宫(岳州文庙)。
第三把火是筑偃虹堤。
这些对曾经戍过边疆打过仗的滕大人来说,简直如同小儿科一样。
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抖音、快手、视频号,也没有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如何让外人知道自己做了这些事呢?
滕大人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有了一条妙计。
他请人详实的描写了巴陵郡的美景和风土人情,又找画师画了一副《洞庭晚秋图》,然后打包发给了时任邓州知州的好兄弟、当朝文学大师范仲淹。
范大人彼时也正郁郁不得志,因“庆历新政”改革失败,朝中闹得不可开交,他主动请求去邓州履职,远离争权夺利的朝堂生涯。
收到好兄弟的邮件打开一看,哦豁,材料作文+看图写话。
范大人心里骂了一句“好你个老六!”,便把邮件放到了一旁。
没人知道他是在打腹稿,还是只想静静。
反正,很久不见范大人提笔。
终于,在将近3个月后的公元1046年10月17日这天,范大人灵光乍现,在邓州花洲书院,研墨濡毫,写下了传世佳作《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我们前面说过,滕大人的第三把火是修筑偃虹堤。所以他也请欧阳修给自己写了一篇《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欧阳修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事实证明,政绩工程+大V转发,简直就是绝杀。
滕大人一时名声大噪,很快便得到朝廷的谅解,于庆历七年(1047年)春,调任江南重镇苏州知州。可惜命运不济,上任一个月就病逝了。
讽刺的是,直至他去世,偃虹堤都没有正式动工。
文章评论
你好,看完你的博客文章,感觉很不错!希望与你网站首页友情链接
大流量卡
http://53go.cn
专注于移动/联通/电信推出的大流量多语音活动长短期套餐手机卡的相关知识的介绍普及
听说互换友情链接可以增加网站的收录量,特此来换,如果同意的话就给[email protected]发信息或者就在此回复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