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12月7号),国务院发布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
我说,这次是真的放开了。
群里有人说,以现在官员脑抽的程度,谁知道会不会再收紧。
我说,不会的,疫情防控没有中间地带,要么继续严控,要么彻底放松。而严控已经被证明是徒劳,某自治区封了三个月,还是一样有阳性确诊。所以只剩一条路,就是彻底放开。
今天,看到媒体报道说可能从2023年1月9号开始,乘坐国际航班回国,会实行0+3政策(集中隔离0天,居家隔离3天)。
如果真是这样,那出国、回国几乎就恢复到了疫情前的状态了(毕竟居家隔离3天对生活没什么实质影响)。
三年没出去过,来年怎么也要安排几场旅行。
老爸听说放开的消息后,琢磨着回老家看看。
我说好,就今天吧。
高速公路、国道、乡道畅通无阻,没有任何检查站。
自由的味道真好,打开车窗,风都是爽爽的。
中午12点到达,发现村里村外多了好几条水泥路。
看来疫情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并没有停止,这是一项由中国农业农村部制定的规划,主要内容是:
到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1.05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到2030年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8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将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2021—2030年完成1.1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吃饭是头等大事,粮食安全要放在第一位,希望他们能真的把这件事做好。
老爸回来基本没有别的事,就是找人喝酒叙旧。
我和他们聊不到一块,每次吃完饭以后,要么坐车里,要么到后院看看。
后院是爷爷奶奶、大伯大娘住过的地方,也是给我留下回忆最多的地方。
反倒是前面自己家的房子,没有特别多的记忆。
这些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房子。
左边是爷爷奶奶的房子(二位已经离世),右边高一些的是大伯大娘的房子(现在搬到前面住老爸的房子)。
在这个院子里,
我第一次见到母牛生小牛犊。
第一次见到被剁了头的鸭子到处乱飞(大伯过年杀鸭子的失误)。
第一次玩火被烧到手指头。
在院里看大伯写春联;在不懂感情的年纪,与堂姐追《东京爱情故事》电视剧;跟奶奶一起包饺子;帮大娘压面条…
CX大哥说他最近在看莫言的短篇,对很多乡村场景恍惚觉得很熟悉。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场景里有了特别的回忆才会变得有意义。
就像我们下午回来的时候走错了路,绕过了好几个村子,虽然看起来挺熟悉,毕竟房子风格都很雷同,但是并没有任何感觉。
因为除了我们那个村子,其他的地方对我来说并无多大意义。
2022年12月12日补充:
通信行程卡将在今晚23:59:59下线,电子镣铐部分解除,又进步了一点点,截图留念一下:
文章评论